【个人成长】格局

2022/03/08 22:50:04

五:心智的成长

  1. 孩子最终能走多远,不取决与父母给他们描绘的承诺,而更多地取决于他们自己在不停往前走方面有多大的意愿。
  2.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没有超级英雄,世界不是他们自己设计的,今后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成就的量级之差

  1. 成就的多少取至少取决于三个因素:做事的速度或做事的数量、做事的成功率、每一件事的影响力。在这三个因素中,做事速度的提升是有限的,而后两种因素却有着量级的差别。
  2. 想成为一个优秀工程师,就需要养成关注量级的习惯。
  3. 人这一辈子,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事,而在于漂亮地完成了多少事。
  4. 如果一辈子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没有影响力的事情,还不如认真做好一件有一定影响力的事。
  5. 很多时候,并非工作越忙越有成就,而是要注意自己做事的成功率,争取没做一件事都能产生一些正向效果,为将来做更大的事打基础。

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想象出一个字母 Z 的形状,它的下边代表基线,上边代表理论极限,斜边(下粗上窄)代表阶梯。

基线

可以理解为人做事情时要掌握的知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条线的高度是不同的。如果自己的水平低于基线,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自己的基线提高而不是从低水平做起。

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而不是从它的下面做起。民间科学家花费心力做出来对社会毫无意义的东西,就是因为他们的起点远低于这个时代的基线。

理论极限

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差别在于,是否了解极限的存在。

阶梯

下面靠近基础的地方做的人很多,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而越往上,目标的难度越大,常常就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供选择。

摘录

  1. 所谓工程化,就是依靠一套可循的,甚至相对固定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

七:未来的法则

  1. 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专才,之后如果能发展成通才固然好,如果不能,要具有调动资源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优势,是没有人愿意和他进行能力上的互换的。
  2. 在一个组织中,具备多样性的人才比单一能力人才更有优势。
  3. 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无论是刷卡还是移动支付,都是手段,方便才是目的。光有技术是没用的,技术还要有用,有市场。

优质的才是稀缺的

未来是一个过剩的时代,最宝贵的是人的时间。不要花太多功夫读那些免费、廉价但是质量低的内容,读它们不仅浪费时间,甚至会误导我们。

免费时代的赢家和输家

提供有用的信息是根本,重点在有用而不是信息,互联网上从不缺信息。

不要提供重复且无用的信息。

没有稀缺性,免费的东西就不吸引人了。

超越免费的法则

没有稀缺性,就可以随时被取代。自然就没有议价能力

  • 时效性

    当复制可以让大家获得免费的东西时,不可复制的东西才能值钱,比如时效性。

    当满大街都是某种技能的培训班时,这种技能的时效性早就过去了。

    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领先同辈人一步,以便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竞争。

  • 个性化

    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凡事可以重复的事情都可以由机器去做,对人的要求不再千篇一律而是要有自己的个性、特性。

    随便就能被替代的人,没有人会觉得他们重要。

  • 提供具有可用性的产品和易理解性的服务

    在任何时代,把事情解释清楚这个本领都可以变成一个很赚钱的生意。

  • 可靠性

    可靠性比免费更重要。

  • 打造具有数据粘性的服务

    一个企业很难做到技术永远领先,但是数据的积累可以让企业的护城河越来越深。

    积累数据,制造粘性,让客户不会一夜之间迁移走。

信息时代的定律

李嘉图定律:土地租金是土地使用者支付的价格,它是由垄断性(稀缺性)决定的,而不是由地主在上面做的改良和投资成本决定的;它的价格受限于租用者能够承担的最大价格。

如果消费者不知道世界上哪种洗发水效果好,其购买行为会有一定的随机性,最好的洗发水和差一点的洗发水销售额会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信息很透明,流动性很快,大家都知道有一种洗发水好,它的销售额会很快上升,其他洗发水会迅速失去市场。

随着信息流动性增强及智能技术的提高,行业里不再需要四流、五流的从业者了。

领头羊很容易实现赢者通吃。

在市场上,第二名永远拿不到第一名的估值,第三名之后的价值几乎等于零。

作为个体,如果你能比同行的平均水平好那么一点点,就会收到欢迎,如果好一个数量级,就会有人出数倍的溢价邀请你做事;相反,如果你比周围人差,你的劳动即使是免费的都没人要。

十个九十分都抵不上一个一百分,因为卓越和良好之间的落差是巨大的。

其他

  1. 在生活中遇事不主动的人,上帝也帮不了他。
  2. 在工作中,主动性不仅体现在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主动和领导沟通,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
  3. 当一个概念炒的特别热,在自己周围都是对这种概念的追捧时要格外小心,这会说明两件事:一是自己见识不够,一些东西没有看透彻;二是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现在进入就是接盘侠,当大家都觉得有利可图往进挤,其实已经没有利润空间了。
  4. 做事前先听听反对意见,把各种可能的坏消息都考虑到了再决定要不要做,如果没有反对意见一定要小心。
  5. 分享利益是职业人士必要的素质。
  6. 不要因为小恶而忘记大善。
  7. 勿因人之短掩己之短,勿以人之短炫己之长。不能因为别人犯错,我们就有理由犯错;我们要做的是超越别人的长处而不是短处。
  8. 人只有到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
  9. 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足够谨慎,做到专业。
  10. 及时止损,不要在考场上死抠一道题导致搞砸了整场考试。
  11. 重要的不是开始了多少事,而是完美地完成了多少事。有些人做的大部分事都是有头无尾或者匆匆结尾的。
  12. 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匆匆决定,好的质量比快速却烂尾更重要。在好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是锦上添花,质量不好就显得不专业。
  13. 不要陷入地成就带来的快感。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14. 中国人喜欢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西方人则将其当做上帝赐予的礼物。
  15. 顶尖大学想要的是做两遍就会的人,而不是靠刷几百道题记住这题模式的人。
  16. 俞敏洪当年也是一位金牌讲师,但如果他永远把自己定位成俞老师,即使讲课讲得再好,不过是挣一份辛苦钱,无非收入比一般老师高很多。
  17. 做事的多少最多不过是几倍的差异,但做事的质量及随后带来的影响力可以达到量级之差。成功率等于零,会一辈子一事无成。
  18.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在做事之前,会梳理出一个做事清单,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的量级排序,然后集中资源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至于无关紧要的事,可能直接从清单上划掉。没有经验的人则是什么事情先来就先做什么,以至于做了很多费力而没有影响力的事。
  19. 每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边界内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