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见识
2022/03/08 22:50:04
第五章:拒绝伪工作者
摘录
- 效率高低不取决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提高效率要从拒绝伪工作开始。
- 提高效率自己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不做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事情凑合做完
- 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动态迭代的过程,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清晰定义一个静态的版本。在开发过程中,新的问题总是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完成了百分之几的工作,而是做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
- 一个有经验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他们。
- 伪工作做的越多个人进步就越慢,甚至能力还会倒退。
- 我一向反对在教育孩子时拿什么起跑线说事,因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起跑线的话,父母的见识就是起跑线。
- 从教育下一代的角度上看,一个家庭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没有钱,有一辈子的机会能够获得,而缺乏这三样东西,纵有天赋,纵有后天再努力,格局和气度都会太小,终难成大事。
- 亚马逊硅谷负责人认为,任何好的产品都需要花足够的人力和事件来打磨,花的功夫不够,得到的就是粗制滥造的水货。
- 有的时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对我们的教育意义不亚于任何系统教育。
-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愿意开头而不愿意收尾,九十九步都走了,就是懒得把最后一步走完,这可能是人的天性,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总觉得最后一步即使不做也无关大局,但是这样完成事情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在沟通上也是一样,发出通知只能算是走了九十九步,确定对方接收到通知才算走到一百步。
- 硅谷的房子不是给一般公司员工准备的,因为人多房少,只有那些比别人在各方面高出一筹的人才配享受在硅谷地区拥有房子的权利。
IT行业伪工作和伪工作者的典型特征
- 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又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都是伪工作,如果一个产品中某些功能或者设计上线后生命周期不足三个月,那么当初很多开发的工作都是伪工作。
- 明明可以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或新工具更有效的工作,偏偏要守着过去的旧工具甚至手动操作。
- 在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 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的修补,总是在花费更多的事件和经历找漏洞和打补丁
- 不注重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不重要的5%的问题
- 每次开会找大量不重要的人员旁听,或者总去次参加那些不必要的会议
10000 小时误区
如果有人简单的认为自己天赋不错,在一个领域做够10000小时就能出类拔萃,那就大错特错了,10000小时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元不充分
- 简单重复的工作不会使人进步。仅仅会写几行js的人在未来是要被计算机淘汰的
- 习惯性失败。好高骛远,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薄不好意思请教,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然而简单的重复失败是无法走出失败的怪圈的,一个人在下面鼓捣东西,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得到方法。
- 林黛玉式困境。林黛玉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一个概念内涵越宽,外延就会越窄。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个人理解:自以为自己能力成长的同时也要观察周围的变化,保持进步,不能持才自傲,免得成为井底之蛙。
- 狗熊掰棒子。10000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的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次都从头开始。今天任何一家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水平一定比50年前的知名西医高很多。但是今天没有哪个中医敢讲自己比500年前的知名中医高。这就是因为前者有积累效应,而后者没有。很多人读书也是狗熊掰棒子式的,做了一堆题,相互关系没有搞清楚,学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换一道题就不会了。个人理解:学习或工作一定要成体系。
如何破除困境
确立 “愿景—目标—道路”
- 愿景。既然我们花10000小时来提高专业水平是为了精进,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就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愿景。要想进步,必须给自己确立合适的愿景。
- 阶段性目标。战略的核心就是设置阶段性目标,以便实现愿景。对于一个计算机工程师来讲,他要对计算机科学的本质有了解,对于它每年的变化要掌握,对于它的工具(编程不过是工具而已)要用得随心所欲,对于产品设计要有常识,对于未知的问题要知道如何入手解决,对于一个大问题知道如何分解交给下面的员工去做。这里面每一项都是阶段性目标。
- 战术。为了实现目标自己心里要有一条道路或大致的方向,这条道路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步骤,在一种技能稍微熟悉之后,就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战的事情以便达到下一个目标。
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 凡是要习惯回头三思。比如某个人和你讲一件事,你第一感觉可能觉得他完全是胡说八道,但是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我错了。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设自己是对的;如果想了第二遍还是觉得自己对,对方错,要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因为任何一个想要精进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强的人多来往,既然对方比自己强大多,第三种情况就很可能发生,因此这时候不妨进一步交流,深入理解对方这么说的原因。
- 即使对方真是胡说八道,也要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原因,不仅理解了对方的问题,而且对人性的理解也有了提升。
- 每次遇到别人与自己意见不同时,就立即开始寻找对方的合理性。当对方看法和我们一致时,反而不需要找合理性让自己沾沾自喜。
凡事做记录,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 做任何职业都会遇到难题,解决了这些难题我们就进步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以为自己能记住,但实际上很快就忘了,等到第二次、第三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或者花很多时间去解决。
- 做记录的过程中又思考了一遍,进步得会更快。
- 避免在低等问题上重复解决浪费时间。
谷歌的目标管理方法
季度之初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或者几个目标。
季度结束前,谷歌的每一个人会给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打分,完成了就是1,部分完成就是0-1之间的数字。谷歌强调每个人指定的目标要有挑战性,因此如果一个人完成目标的得分情况是1,并不能说明他工作好,而是目标定的太低,大部分情况下,大家完成目标的得分在0.7-0.8。
一个季度开始时的想法和后来完成的任务可能会有差异,早期没有想到的事情可能后来做了。因此,在总结季度工作时,可以增加当初没有制定的目标;对于不打算完成的目标,或者已经过时、不再有意义的目标不能删除,但是可以说明为什么没有做。
季度结束写季度总结。对自己这一季度的评价和其他说明。
吴军老师心中的三级工程师标准
- 要对计算机科学的本质有了解。
- 对于它每年的变化要掌。
- 对于它的工具(编程不过是工具而已)要用得随心所欲。
- 对于产品设计要有常识。
- 对于未知的问题要知道如何入手解决。
- 对于一个大问题知道如何分解交给下面的员工去做。
吴军老师的目标管理表格
在《见识》一书中吴军老师展示了他在2017年一季度的目标,共有十二个目标,大部分得分在0.3-0.5之间,最终总结完成了70%,达到预期
目标 | 关键结果 | 正常进度 | 落后于计划或者修改过的内容 | 已经完成 |
---|---|---|---|---|
得分与备注 | 得分与备注 | 得分与备注 |
感悟
不要每天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
对于工作的评价应该在于这项工作产生了多少效果而不是做这项工作时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
站在“做什么事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高度去工作
学习一定要建立知识体系,如果每次学习都是一点一点的零散知识点最终还是会被遗忘。
自以为自己能力成长的同时也要观察周围的变化,保持进步,不能持才自傲,免得成为井底之蛙。
第六章:职场误区与破法
摘录
- 巴菲特讲:“要用一个合力的价格购买一个好的公司,不要用一个便宜的价格购买一个平庸的公司”。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自己和自己比,和与自己同条件的人比,重要的是没过几年要能够真正上一个台阶。
- 一个从业者连所做产品的基本收入情况都不去了解,就永远没有机会成为老板。
- 一些人只关心自己技术的提升,而不去考虑这份差事还能做多久。
- 最有效的沟通是在第一时间直接给出答案,然后补充解释。
- 讲不清楚想法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脑子本身就不清楚,另一个是生怕自己把事情说小了,别人不重视。
- 作为管理者要尽可能的了解手里事情的细节。
-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一个人追求的层次本身就在中下,是不可能靠运气不断进步的。
- 如果不能广泛学习知识,只盯着自己那点专业,即使做到了10000小时的精进,能完成两次提升也就很不错了。
- 人必须掌握一些专业之外的知识,只有这样,人的眼界才可以开阔,才能更好地和别人合作,才能调动更多的资源。
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破法
仅仅专业能力强、贡献大,有时还不足以被提升。今天员工的专业水平都比较高,达到被提升要求,甚至胜任领导岗位的候选人可能很多,但是僧多粥少,不可能人人有机会。
误区
误区一:工作和职业分不清
- 工作是大家谋生的手段,职业是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如果我们考虑当下的工作是为了一辈子的职业发展,首先就要有选择地做事情,凡事对将来职业有利的事情,不论是否有报酬都要做;反之,只能带来收入提高,但是和职业发展没有必然联系的事情就不能做。
- 对于自己的职业,需要有专业的工作态度。所谓专业,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核心。在工作中少受负面情绪影响,避免采用消极手段来应付工作。
误区二:把自己当成公司的过客
- 人一旦觉得自己是过客,就会对很多该完成的工作视而不见,页懒得建立与维护与同事的关系,容易不求上进,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得到锻炼。
误区三:被语言暴力激怒后就乱了章法
误区四:疏于沟通
- 大部分时候,提前打招呼是一个良好的、职业的做事方式。
- 很多时候写必要的环节最终绕不过去,不如提前协调和谈判解决。
破法
- 为人谦卑,但是不能不发表意见和看法。
- 对待语言暴力,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看法,也知道他们自己的问题;大度应该体现在指出施暴者错误后的宽容,而不是在是非问题上没有原则。
- 在沟通中保持对别人的尊重,但是态度要坚决明确。
- 聚焦事情本身来解决问题。
- 永远要明确,工作不是为了公司或者其他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 任何想进阶的人都不应该被动地工作。想要成为领导,就要学习做一个领导,主动地多做事情,多跟人打交道,去帮助他人。想想我们离开这个团队时留下了什么。
第七章:商业的本质
摘录
-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 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实际上是为了省钱,省时间,最终挣钱的路就越走越窄。
- 我们常常容易随大流,比如一谈到互联网时代就必然要谈在线,但是更应该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独立思考。
- 大部分时候让客户满意的销售和服务是不给客户太多的选择。
-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者会想办法引导顾客,而不是迎合每一位顾客。
其他
- 大部分人都会的技能是毫不值钱的。
- 每个人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为别人做事,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这才可能高效率地挣钱。
- 任何人讲话,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地送达对方,而且对方确实明白了他的意思。
- “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辛劳”,这种态度要不得。
- 有时宁可少做点事,让每件事都产生应有的效果,也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不讲究效果而做一堆没有用的事。
- 很多时候,人的认知水平提升就在于看到一些看似前线的道理时能够多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经历产生一点共鸣,然后想到它深层的含义。悟道的关键在于勤于思考。